曾国藩故居,身虽未至,心时时向往之。清明有幸到此瞻仰,别有滋味在心头。
曾氏老宅,不在湘乡,而在双峰,两县交界,毗邻衡山。从省垣长沙一路过来,先高速再省道,比较顺畅。车行向隅,山不魁伟,也是层层叠叠;路不颠扑,却算曲曲折折。说此处偏僻并不为过,咸同年间太平军几次打入湖南,搅得长衡宝郴一片惨淡,而这里独以其道远路阻隔绝了战火。透过车窗远眺,想象着当年那个还叫做曾子城的布衣赶考后生,朝着京师的方向攀越着家乡崎岖的山间小路,脚步艰难但步履铿锵,一步一步走到了改变近代中国历史的风口浪尖。
从祖父星冈公算起,曾氏阖族共有八处宅邸:“修善奖善,敦德有恒,黄金白玉,富厚万宜”。其中的“富厚”,就是曾国藩一门的宅邸了。该屋由曾氏亲自定名,意义据考证有两层:一为语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曰:“圣德深恩,与人富厚。”二为来源曾氏一生“富宜宽厚,智宜敛藏”,强调宽厚待人,低调做人。互联网上此处常讹作曾纪泽取自《后汉书》“富厚如此”,就连百度词条皆如此,殊可诧异。
踏入这座乡间侯府,处处洋溢着曾氏身体力学的“寒士”家风。说“寒”,是因为它无一处金碧辉煌,无一起雕梁画栋,无一用红墙碧瓦,寒素之意尽染;说“士”,是因为它气宇轩阔,朴拙庄厚,既有书香弥漫的三十万卷藏书楼,又有鸡犬相闻的几十亩茂林修竹,浓郁着强烈的士大夫修齐治平气息。如果说,“寒士”二字体现了富厚堂的风格,那么我个人认为,“势、度、韵、味”四字则体现了富厚堂的特点。
因气而势。曾氏一生尽信风水玄学,做京官时租屋居住首重风水,换租一处居所偏能官升一级,仕途竟然达到了十年七迁,位列卿贰。作为预备自己养老的终所,他更是把风水理念灌注到这所宅邸。我是个风水门外汉,但矗立堂前,感觉富厚堂依山傍水,气势非凡。它倚靠半月形的鳌鱼山脚,如一把太师椅稳稳落定;堂前有水塘,在外有湖环绕;正门外七山相连,山水围拥,藏风聚气。曾氏把这里誉为“第一等屋场”,的确眼光毒到。
因识而度。尽管曾氏终其一生未曾住过富厚堂,但这座宅邸却点滴映射着他的意志思想。曾氏毕生追求内圣外王,淡泊名利物欲,追求内心恬静。正如这富厚堂,虽侯府规格,恢宏气派,却没有丝毫夸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曾氏牢记祖父星冈公耕读传家的宝训,时刻把鼓励后人读书作为第一要务。在家信中,他屡次指摘家中造屋花费太多,唯独对厚建藏书楼表示赞同。曾府藏书比较多达30万卷,位列中国私家藏书楼之首。此外,还有处处可以看到的曾氏手书楹联:“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意蕴无穷的诗词意境与富厚堂的审美意境相互交融,处处都富有哲思学理。
因情而韵。曾氏27岁考中翰林时,祖父星冈公教育家人“宽一(曾氏乳名)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故他出身农家小地主家庭,虽位列封疆,但仍不改乡农本色,于屋场中萦绕着乡情乡韵:堂前藕池养鱼,内坪遍植草木,堂后开辟菜畦,后山绿树苍翠,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情。
因趣而味。富厚堂一大特色,就是天井多,因而空间富有层次感和跳跃性。走进去,仿佛一个小院连着一个小院,让人有穷根追底、饱览无余的冲动。四大藏书楼均为三层,底层封闭,二层以上开窗,既保证了光线充足又防范了盗贼。同时每扇窗户还设置了百叶窗的功能,可以上下滑动速挡光线,其巧思让人叹为观止。
先有思云馆,后有富厚堂。咸丰七年至八年,曾氏回籍在刚刚建好的思云馆内期功之丧。这一年,他在声名日隆、百战功成之际被咸丰帝罢黜了军权,拱手交出苦心打造的湘军,被迫闭门守制,品尝到人生最大的苦果。这一年,他仿佛经历了六道轮回,苦苦追悔检讨半生功过得失,不甘被命运摁倒在地上摩擦,心境始终在抑郁难释中沉浮。这一年,他重新检视黄老之学,开始笃信命运,开始信奉克刚以柔,开始积蓄东山再起、再涤再生的勇气胆量。咸丰八年六月清廷重新征召,实同再造的曾氏离开思云馆毅然北上,掀开了晚清历史最波澜壮阔的一页,从此再未踏足桑梓。
戎马倥偬,光阴似箭。同治五年四弟国潢开始在思云馆旁督造新屋。竣工后远在南京的曾氏了解到建堂花去约6000两银,他“深为骇叹”,称“何颜见人”。正门上的“富厚堂”三字并非亲笔题写,而是曾氏后人摘录日记摹写的。在他的心里,可能只有思云馆,没有富厚堂。
既然曾氏没有住过甚至没有接受富厚堂,那我和绝大多数国人,到此仅仅只为来过吗?不是的,我的内心告诉我,曾氏就在这里,从来没有远离。他真真切切地存在于里里外外,存在于一砖一瓦、一屋一角、一花一叶。
曾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个集大成者。从他死的那一刻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个中华文明史上人物的功过评价会跌宕若此;他留下的几千万字的奏章、书信、诗文和日记,如同窥探电影《楚门的世界》里面那个无奈的囚徒一般,让后世把曾氏六十一载两万两千两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的喜与悲、进与退、歌与痛尽收眼底。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这场真人秀落幕了。曾氏在南京两江督署溘然长逝,他的魂魄穿越草长莺飞、日红水蓝,沿着来时的路,时而轻舟托载,时而乘风飞扬,之长江越洞庭,跨湘江渡涟水,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富厚堂。
临别时,我手拉着孩子,一起在思云馆曾氏雕塑前三鞠躬。孩子小,不明所以。以后他会明白,这位老人家,花了一辈子写了一个人字。
别了,我们的富厚堂。你要好,我们还来。
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看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彼时彼刻可视可感的美,就像男人喜欢看第一眼美女,给人的感官享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不像第二眼美女,你得了解熟悉后,才会发现由内而外的美。所以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人性与故事,是欣赏不了其中的大美和价值,比如名胜古迹,比如文物,比如曾国藩故居。
原本就是一个100多年的老房子吧,是,也不是。是,因为它就是曾国藩大弟曾国潢、三弟曾国荃、长子曾纪泽为曾国藩准备辞官隐退修的房子;不是呢,大概我觉得是因为修好后,他不曾在这住过。
为什么那么有名,肯定是因为曾国藩有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嘛。历史课本上说:他是中国睁眼看世界并实践的第一人: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军工学堂;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的风云人物,中国本土最具勇敢坚毅的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最具完善人格的士大夫,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理想的化身,曾国藩的离世,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的消失。(这段原封不动来源于百度百科)
所以,这座保存最完整的“最后的乡间侯府”确实应该去看一看咯。
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从远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平地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其实细想想,大部分风水宝地,貌似都是这个格局。
从东宅门到西宅门的人行道前有一个用花岗岩铺成的半月形台坪,坪边插着大清龙凤旗,和湘军帅旗。台坪外的半月形荷塘,名字叫“翠河湖”。当年这里是曾国荃训练湘军水师的地方。如果是夏天来,应该是别有一番盛景。台坪正中是大门,门上悬挂着曾纪泽书“毅勇侯第”四个金字直匾,清代的礼制,***生不封公,死不封王,所以曾国藩只封了侯,这已是***达到的比较高级别了。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亦称“曾文正公”。“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古代千百年来为人臣者所追求的比较高目标。清朝历经268年一共只有八位文正公,他就是其中的一位。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比较高谥号。
偶遇的这群黑衣人观光团以后还会有交集
进入前大门,有广宽的内坪,坪内原本应该种植着奇花异草,现在我觉得就是草。通过坪中石板道,直达二进台阶。中厅门上悬挂着曾国藩所书的“富厚堂”3个黑底金字。富厚堂这三个字是从曾国藩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九的日记中复制过来的。“富厚”二字典出《汉书•诸侯•功臣表》中的“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一语。曾国藩封侯取“富厚如之”之意名其堂。两边的对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曾纪泽为纪念父亲所书,意思是:我的父亲一生为官,两袖清风,这种清廉的美德要世代守护,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一直是很多人的案头书。这封家书落款:右书诒沅弟并示家中子侄咸丰十一年八月十八日二更国藩识于安庆舟次。这一年,曾国藩率湘军夺取了太平军坚守九年的天京门户——安庆,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即将全面胜利的一年,而这个力挽大清于狂澜官至两江总督位极人臣的50岁老人,在深夜二更天给三弟的私信中写到:地位不期望高贵,俸禄不期望奢侈。凡是贵家子弟,他们都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大倨傲出来,凡是富家子弟,他们则不自觉都流露出奢侈的作风。这是一贯的趋势。想要家运延绵下去,子弟中没有傲慢的表情,房屋内没有奢侈浪费的东西,那么差不多可以做到了。
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自曾国藩兄弟以下至今第七代,
也真的是人才辈出,仅是大学教授就达76人,算上高官、工程师等那更是多达一百多位,
总之,曾氏后裔没有闲人,没有废人,
更没有一个纨绔子弟,他们遍布海内外
建树各领域,灿若星晨。
拍虚了还反光,就凑合看吧
《曾国藩家书》是蒋介石最爱读的书之一,终生拜读不辍,处处以曾国藩为道德楷模。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并喜欢在日记里三省吾身,蒋介石跟着学写日记,还在日记里痛骂自己,注重修身。据说,他点名的方式,***养生的方法,都是模仿自曾国藩。曾国藩对蒋介石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笃亲锡祜:对亲人情谊深厚专一,连上天都会赐福给你。这原本是曾国藩送给爱将杨岳斌的匾。发现并回归是有故事的,感兴趣的可以百度。
当然最后的落款可以说是一张最牛的名片了:“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两江总督、特赏黄马褂、双眼花翎、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敬题”,款下钤印两枚,一为"曾国藩印",一为"毅勇侯章"。而曾国藩的性格却是天生不爱高调,这么破天荒的将自已的所有职位全写在一块匾额上送给别人还是头一遭,也说明曾国藩对爱将杨岳斌的重视。
南方多雨潮湿,所以房屋一般以天井为中心,便于通风、采光、蓄水。而富厚堂确是典型的以中轴线为中心的明清回廊式四合院建筑。可见曾侯爷多年在朝为官,已经习惯北方啦。
无慢室,这是整个房子里唯一一个八方门,唯一一个没有门槛的门。取意为笑迎八方来客,没有任何门槛限制,白衣平民同样尊重。
在去往后山的思云馆时,这群开始碰到的黑衣人脱离导游,跟着我去了另一条错误的路。带大斗笠的小伙子说,我们被小姐姐拐跑了。故事的最后是他们热情的把我送到等大巴的路口。祝福这群可爱的陌生人快乐安好。我相信世间没有那么多的龌龊和罪恶,无论是短短的一程还是长长的一生,所有陪伴都是值得珍惜的善意。
你看曾夫人欧阳氏貌似从哪个审美角度都称不上美女,甚至有点儿女生男相。不过具传统相术来看,女生男相是旺夫相。
曾国藩爱不爱这位欧阳夫人呢?简直太爱。为什么呢?
素无终身官场打算的曾国藩打算辞官回乡引退,因夫人欧阳氏对旧居黄金堂门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为安”,即令其子曾纪泽回乡,营造了富厚堂。所以建富厚堂的初衷是因为夫人觉得老宅门前淹死过人,所以才另建新宅。
至于为什么选这里,是否风水先生的意思不知道,但是曾国藩在为父亲丁忧期间住在思云馆时觉得这里是一等建屋场所。
同治七年,曾国藩被调任为直隶总督。上位之前,慈禧太后一连三日在紫禁城养心殿召见,极为关心这位重臣,于是向曾国藩发问:“汝妇人在家做何事?”曾国藩随口回答:“不瞒太后,臣之妇人在家做些七七八八。”
慈禧太后听曾国藩的湘乡土语,似懂非懂,又反问道:“七七八八是什么?”曾国藩意识到说话太土,又是湘乡方言,是太后难懂,顺便解释:“七”即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八”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慈禧太后听了,称赞地点头道:“好个‘臣之夫人’,大管事那么多,小管事那么细。
你看看,在曾国藩眼里,他这个夫人是多么的能干又贤惠。当然,后来,他又纳了个小妾陈夫人,据说,曾国藩要求必须是江南女子,估计是一位漂亮温柔的解语花吧。
整个建筑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这是富厚堂的精华所在,各类藏书约30万卷,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私家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此时,肯定有伙伴想,因为我也确实这样想了,一生标榜清廉简朴的曾国藩修这样豪华的住宅?也太道貌岸然了吧?因为连他自己都觉得确实豪华了。
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记中写道:“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
但是豪华不,超标不,不,一点儿也不。七千串银钱是多少呢,大概三千五百两。曾侯爷当时的月俸是多少呢,基本工资150两,养廉银一万八千两,规费(类似灰色收入)大约18万两。
而当时尚未加封一等伯爵的九帅曾国荃在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建了自己的宅子:大夫第是什么样呢?据记载:九正十八厅,共148间,房屋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外有护城河,河上还有豪华的玉带桥,宅外建有三里长的走廊,晴不曝日,雨不湿鞋,整宅占地14万平方米,长达1200米,宛若京师名苑。当然也因为太过豪华,文革时期,被毁严重。
而富厚堂呢,整个建筑虽具侯府规模却古朴大方,没有名贵木料石料没有雕梁画栋,也没有富丽堂皇,基本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意旨。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
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
他官做得比较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
所以,住个这样的大房子还是hold的住的吧,不过,他后来真的没在这住过,理由是:太奢华了。
咸丰(89)夫人(40)曾国藩(9)昨天7月29日,我一个人赶去双峰县荷叶镇曾国藩故居参观。
参观曾国藩故居,是我的夙愿。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完全绕不过的大人物。他是湖南湘乡县人,而他所生活的年代,我的老家也属于湘乡县,所以,我不无自豪的认为,自己和他就是的的确确的湘乡老乡,以前还给自己取了个“湘乡旧邑”的号。之所以对曾国藩如此崇拜,就是因为读了湖南作家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后来又买了《曾国藩家书》,对他的立德立言立行有了相当的了解。曾国藩的老家现在属于双峰县,属我们娄底市下的一个县,和我现在也可以算是同乡了。
尽管这样,我却一直没去过曾国藩故居。这个暑假,朋友圈里看大家在外面玩得山高水远不亦乐乎,我想,我是否也舍远求近,到曾国藩故居去参观一次,以了却心愿呢。
也不用做什么准备。29日早上,我在娄底汽车站坐上班车,两个半小时便到了荷叶镇曾国藩故居。下了班车,按别人指点的路线,步行300多米便到了故居前。这天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但来故居参观的游人也络绎不绝。我打了门票,50元一张,从西端走进曾国藩故居。两旁也有好些摊位售卖物品。这里叫“荷叶”,还真是名副其实呢,一路走来,路旁有很多的荷田,荷花正是盛开的季节。曾国藩故居前也有一个大大的荷花池子,长满了荷叶。
故居正门前挂着块“毅勇侯第”的木牌,东边荷田边悬挂着巨大的红色帅旗。进去后看到侯府分前后两进,前面一进的房子都是杂房,做马厩,堆放农具等,后面一排房子才是主人的住房。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草坪,坪里除了草,不栽其他任何花草树木。正对着大门悬挂着“富厚堂”三个金字,是曾国藩的字体。
从“富厚堂”字匾下进去后,两旁各有好些房子,房子与房子之间建有天井。说明牌告诉游客,这里有曾国藩欧阳夫人的卧室,有他的两个儿子的卧室,以及其他家人的住房,里面很简单的摆着旧式床,和几件简单的家具,丝毫也看不出大户人家的气势和奢华。其他房子里都布置成了展览,用图片文字和表格展示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历史功绩以及巨大影响等。我这回学乖了,不像以前那样,自己一个人乱走一通,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了解。进门的第一时间,就选好了要跟的导游。那是外地来的一个干部团吧,听导游一口一声的叫着“各位领导”。我也紧紧的跟在里面,认认真真的听导游讲解。还别说,都经过了专门的培训吧,我发现那位青年女导游对曾国藩的经历、事迹,特别是对清代官职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那些领导听得连连点头,我这个对曾国藩颇有探究的人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从导游的讲解中了解到,曾国藩其实没到富厚堂住过一天。他的出生地和少年时候住的地方在离这里有十来里的白玉堂。他当官后父亲去世回家守孝,在富厚堂东端砌了一间“思云馆”,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四个月,后来就奉命出山了,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他看到思云馆这边风水好,于是嘱咐在家的弟弟帮他在这里修建起了富厚堂。他的夫人,儿子孙子倒是确确实实在里面住过不少时日。所以,在参观思云馆时,我特别用意。因为曾国藩曾在这里生活过,相隔一百多年,我似乎还能从思云馆的空气里,闻到曾国藩的些许气息。
参观完房间后,导游又盛意邀请我们一行到后山走一遭。沿着条石铺就的道路,我们在后山的树林里穿行。这里面有几株高大的香樟树和其他树种,导游告诉我们都有了一百多年的树龄了。
从后山下来后,我们出了毅勇侯门。我走过荷田,到对面观看这乡间侯府。做完这些后,一看手机,才12点,离回程的班车到达时间还差整整三个钟头。外面阳光正猛,连个坐的地方都难找。于是我再次来到富厚堂,对工作人员说丢了一件东西在里面,再次进去了。富厚堂里面房间很阴凉,于是我一个人细细的把刚才看过的内容又重新看了一遍。走到最东端,看见一间大厅被布置成“富厚讲堂”,里面摆了几十把老式太师椅,前面讲台边有电风扇。我试着一打开关,风扇马上旋转起来。我大喜,不仅可以打风扇,更主要的是,墙壁上有插座,可以给手机充电——出门时我就做了准备带了充电器的。找到了如此理想的休憩地点,我便一心一意在此歇息,直到离班车到达时间近了才走出富厚堂,去马路边等车。
这就是我参观曾国藩故居的大体经历。参观名人故居,主要是了解名人事迹,追寻名人足迹,说到底,就是来表达对名人的崇敬之情。从这方面来看,我这次参观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还有让我难忘的,就是这两天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现了新变局,我们湖南风云突变,有外地游客来张家界旅游,后检查出是确诊病例。这些病人在张家界参加了一个大型的文艺晚会,正好双峰一中的部分高中学子去张家界搞研学旅行,也参加了那场文艺晚会。于是,双峰疫情防控吃紧。还在参观故居途中,就不断接到老婆的微信警示。景区工作人员一再强调要我们带好口罩,我自己也注意不扎堆,更不同陌生人近距离接触。来回的班车上,我都是一人坐,还不忘戴口罩。回到娄底城后,我一刻也不停留就去了乡下。到今天,在城里的老婆仍发给我一条条外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张的消息,弄得我心里发怵发毛。这也算是我参观曾国藩故居的特殊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