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钱姓取名字大全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钱姓取名字大全搞笑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钱姓取名字大全和钱姓取名字大全搞笑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开封钱氏科举家族是晚清开封的十个科举家族之一。他家世居黄家胡同,以钱锡晋为代表。钱锡晋及其堂侄钱昌祚在十年之内先后考中进士,使他家名声大振。这两位进士都在会试卷中交代吴越王是其先祖。
〖Two〗、开封钱氏科举家族是吴越王的后代
〖Three〗、钱锡晋(公元1857年~?),字庶康,又驷门,号梦昂,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第57名举人,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二甲进士。钱锡晋的堂侄钱昌祚,字辛甫,号煦东,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第51名举人,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二甲进士。据他二人会试朱卷中的交代,钱锡晋是“诚应武肃王三十一世裔”,钱昌祚是“敕封诚应武肃王三十二世裔”。据此可以了解到,他们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的后代。
〖Four〗、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姓钱,名镠。钱镠(公元852~公元932年),字具美,吴越国的创建者。钱镠诞生之夕,其家后舍甲马声甚众,出生后又满室红光,钱镠之父钱宽以为不祥,想将他投入井中溺死,因祖母怜惜而得活,故乳名婆留。钱镠少时为私盐贩,后投军在董昌部下。《十国春秋》记载“镠善射与槊,骁勇绝伦,略通图纬诸书”。因钱镠有军功,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来,董昌叛唐称帝,钱镠受诏讨平董昌,钱镠再升为镇东军节度使。钱镠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唐、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在位41年,谥号武肃。《旧五代史》记载:“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制曰:故天下兵马元帅、尚父、吴越国王钱镠,累朝元老,当代勋贤,位已极于人臣,名素高于简册,赠典既无其官爵,易名宜示其优崇,宜令所司定谥,以王礼葬,仍赐神道碑。”
〖Five〗、据钱锡晋朱卷,武肃王的二十六世孙钱鼐,因入豫为官,担任布政司巨盈库大使,“始家于汴”。从钱鼐到钱昌祚,共七代,每代都有人获得功名。但是,钱锡晋的上代,即前五代,无人能成进士。直到钱锡晋、钱昌祚分别于光绪六年和十六年考中进士,又入京做官之后,才使开封钱氏科举家族完美形成。钱氏家族入籍开封的时间应在清代的嘉庆朝。
〖Six〗、钱锡晋的上代,具体指钱锡晋的太高祖钱鼐一代、高祖钱丙衡一代、曾祖钱炤一代、祖父钱侍宸一代、父亲钱楙润一代,共计五代。
〖Seven〗、第一代,钱锡晋的太高祖钱鼐一代。钱鼐,字会西。他因到河南做官而迁汴。他有官职,又有“敕授征仕郎”的七品官衔,但是无功名。钱鼐之弟钱鼎,有功名,为太学生。
〖Eight〗、第二代,钱锡晋的高祖钱丙衡一代。钱丙衡,号祝峰,贡生。他因儿孙有功名和官职,获“诰赠奉直大夫”。奉直大夫是一种从正五品散官名。散官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
〖Nine〗、钱丙衡有两位兄长:钱曰生、钱景隆;还有两位堂兄:钱曰经、钱曰纶。其中,钱曰生、钱景隆有功名。钱曰生,号梅先,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的“经元”和“拣选知县”。经元就是举人。第一名举人,称解元;第二名至第五名举人,称经元。钱景隆,号调元,邑庠生。庠,学校。邑庠生,指在本地学校的生员。这一代三人有功名、两人有官衔。
〖Ten〗、第三代,钱锡晋的曾祖钱炤一代。钱炤,号抑之,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岁进士”“候选训导”。“岁进士”是贡生,并不是进士。清代的贡生分为岁贡、恩贡、副贡、拔贡、优贡五类。“岁进士”是对“岁贡”一种雅化的别称。钱炤因儿孙有功名和官职,他又获“敕授修职郎”和“诰赠奉直大夫”。明清时的奉直大夫是从五品散官。
1〖One〗、钱炤有堂兄四人:钱焕、钱祥麟、钱国宝、钱青选。其中,钱焕有功名。钱焕,号德被,太学生。这一代仅两人有功名,较上代少,但是钱炤凭借个人的功名成为候选训导。虽然候选训导仅是候选官员,但这与靠儿孙而得官衔是大有区别的。
1〖Two〗、第四代,钱锡晋的祖父钱侍宸一代。钱侍宸,号杏君。《祥符县志》记载,钱侍宸是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举人,任陈州府教授。这有力地说明祖籍杭州的钱氏一家在嘉庆朝已经入了汴籍。钱锡晋的朱卷又记载,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钱侍宸监修河南省城城堤各工,经巡抚保奏,“奉旨赏加六品衔”;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钱侍宸劝捐有功,再次得到巡抚保奏,“奉旨赏加盐提举衔”。盐提举,官名,从五品。
1〖Three〗、钱侍宸有胞弟四人、堂兄三人。其中,一人有功名,一人有官衔。钱侍宸的胞弟钱侍衮,号柳衣,太学生;钱侍宸的堂兄钱侍廷,号慎庵;钱侍廷的儿子钱锡豫为举人,孙子钱昌祚为进士,因而获“敕授文林郎”。文林郎是正七品散官。在这一代,两人有功名、一人有官职、一人有官衔。从功名、官职两方面看,这一代都超过了上代。
1〖Four〗、第五代,钱锡晋的父亲钱楙润一代。钱楙润,号绍彭,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优贡、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举人。他先后任光山县教谕、洛阳县教谕、国子监典籍衔。据钱锡晋朱卷记载,钱楙润因“办团防事宜”有功,经巡抚保奏,“奉旨以知县在任候选”。另外,钱楙润还是“敕授文林郎”和“诰赠奉直大夫”。
1〖Five〗、钱楙润有胞弟五人、堂兄弟三人。其中,堂兄钱庆朴有官衔,胞弟钱松润、钱渠润,堂弟钱馥润有功名。钱庆朴,号玉田,因其子钱锡豫为举人、孙钱昌祚为进士,使他成为“诰封中宪大夫”。中宪大夫是正四品文官。钱松润,号韵岑;钱渠润,号韵笙,两人都是邑庠生。钱馥润,号香轮,贡生。所以,这一代不仅有举人、贡生各一名,邑庠生两名,在功名方面超过了上代,而且在官职方面,钱楙润成为在任候选知县,也超过了上代。
1〖Six〗、钱锡晋、钱昌祚叔侄赴京为官的原因
1〖Seven〗、开封钱氏科举家族的完美形成,主要在于钱锡晋、钱昌祚叔侄成为进士,并赴京做官。《祥符县志》记载了第六代钱锡豫、钱锡晋及第七代钱昌祚三人的功名与官职:钱锡豫,举人,“官临漳县训导”;钱锡晋,进士,“官刑部主事”;钱昌祚,进士,“官工部主事”。但是,为何钱氏叔侄都在北京当主事,该志无记载。
1〖Eight〗、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乡试考中的举人可于次年赴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通过会试而被录取者,称为“贡士”。贡士还要参加殿试。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仅三名,即俗称的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由礼部以名册送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皇帝,再试于保和殿,并特派大臣阅卷,称为朝考。之后,再按朝考成绩,结合殿试与复试(指会试后的复试)名次,择其最优者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清代的汉族高官很多都是翰林出身。其余的新科进士,成绩中等者,用为主事、中书等职;成绩三等者,到各省任知县等职。
1〖Nine〗、在《光绪朝上谕档》中可以看到皇帝在新科进士名单上所画的圆圈。画在名字上边,表示应列一等;画在名字下边,表示应列二等;画在所考名次之上,则表示应列三等。光绪六年五月初八日,引见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的光绪庚辰科进士。河南有18名,其中祥符籍4名。他们是:裴维侒、钱锡晋、孙之鸿、丁芳。光绪十六年五月,引见新科进士,河南有16名,其中,祥符籍3名:杨捷[Three]、钱昌祚、范仲垚。两次引见时,皇帝在名字上画圈的是裴维侒、杨捷[Three]、范仲垚,他们三人成为钦点翰林。皇帝在名字下画圈的是钱锡晋、钱昌祚,因而,他们二人都当了主事。皇帝在所考名次之上画圈的是:孙之鸿、丁芳。所以,被列为三等的他俩都到地方当了知县。另据《光绪实录》卷一百十三记载:“戴彬元……钱锡晋……程禄,俱著分部学习。”卷二百八十五记载:“萧大猷……钱昌祚……吴学曾,俱著分部学习。”因此,开封钱氏叔侄都在其朱卷上说自己是“钦点主事“。钱锡晋又说,他”签分刑部”;钱昌祚说,他“签分工部”。
20、总之,钱锡晋和钱昌祚都在24岁时考中二甲进士,在会试、殿试和朝考中取得了上佳成绩,双双成为钦点主事,因而赴京为官。
据《通志·氏族略》、《姓谱》等书记载,钱氏源自彭祖篯铿。黄帝之孙颛顼在伯父少昊去世后继为天子,掌管中原地区。据《大戴礼记》记载,颛顼的曾孙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己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郐人;其五曰晏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楚之先。
中国钱姓血脉比较纯正,较少发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但在元明清时,钱姓开始出现与周边民族融合的现象,今回族、苗族、壮族、傣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少量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为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钱氏。明清云南地区的哈尼族钱姓土司是来自临安的钱姓汉族,其后裔在当地都拥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当前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钱姓是通过同音转译等形式改姓钱的,据《中国人的姓名》等书记载,蒙古族、彝族、满族钱姓的源流为同音转译。
历史上,曾经另有一些汉族钱姓源于帝王赐姓为氏。《宋史·吴越钱氏世家》称,吴越王钱镠“与战士多赐己姓”,至忠懿王钱弘俶纳土归宋,这些因赐姓而改姓钱氏之人“皆称同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光义诏令恢复本姓,所以赐姓的钱氏基本已不复存在
中国最新数据姓氏排名的十六大姓,1.李姓约人囗九千多万,2.王姓约八千多万,3.张姓约八千多万,4.刘姓约六千多万,5.陈姓约五千多万,6.杨姓约三千多万,7.赵姓约二千多万,8.黄姓约二千多万,9.周姓约二千多万,10.吴姓约二千多万,11.徐姓约一千多万,12.孙姓约一千多万,13.胡姓约一千多万,14.朱姓约一千多万,15.高姓约九百多万,16.林姓约七百多万。
关于本次钱姓取名字大全和钱姓取名字大全搞笑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